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巢湖水位超百年一遇并持续超警数十天 超10万人被紧急转移

国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0-08-06 11:09:50

“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周师傅十多岁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搬到庐江县,一住就是20多年。在他的记忆中,庐江县哪下过这么大的雨。

从6月10日入梅到8月1日出梅,52天之久的梅雨期创合肥历史纪录。合肥市内,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水位超百年一遇并持续超警数十天。

为给巢湖分洪,合肥市启用了十八联圩、滨湖联圩、蒋口河联圩、沿河联圩、裴岗联圩等9个万亩以上大圩和186个中小圩口蓄洪泄洪,超10万人短期内被迅速转移安置。根据合肥市防汛抗洪抢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消息,截至7月30日,合肥市因洪灾紧急转移安置224672人,其中75361人来自庐江。

面对百年一遇的巢湖水位,环湖周边按10年或20年一遇标准修建的圩堤显然难以应付。多位地方防汛抗洪相关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洪涝灾害暴露出当地防洪标准的不足,中小河流有待提高防洪标准,有县区还在考虑将防洪标准提升纳入当地十四五规划。

在受访的水利专家看来,超标准降雨等多因素叠加而成的灾情难以避免,但此轮洪涝灾害暴露出巢湖流域等地区城市和农村防洪排涝系统的薄弱环节,我国重点城市和农村防洪标准偏低。随着合肥等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必要研究提高巢湖流域的防洪除涝标准,这样既能有效提升防汛抗洪能力,也能通过基建拉动当前经济发展。

排不出去的巢湖水巢湖的水排不出去了。

7月5日10时10分,巢湖裕溪闸失去外排条件关闭。7月6日11时36分,巢湖新桥闸失去外排条件关闭。至此,巢湖及排洪入江河流皆不能自流外排。

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由安徽省会合肥市,及其下辖的县级市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将其包围,整体流域面积达13486平方公里,比2个上海市面积还要大。

巢湖流域涵盖安徽的5市14个县市(区),人口1020万,2011年合肥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巢湖成为合肥市的内湖。

超标准的降水影响下,合肥市今年的梅雨季达52天,较常年偏多31天。降雨强度之大、汛情来势之猛均为历史罕见。到7月29日20 时,合肥市平均降雨量847毫米,为常年的3.43倍。

入梅以来,合肥市成为全国降水量最大的区域之一,梅雨期降水量在省会城市中排第2名,仅次于武汉。合肥市下辖的庐江县,入梅以来降水量全国排名第8。

一般情况下,当强降雨来袭,巢湖水位上涨时,巢湖水可以通过裕溪河东南流至裕溪口注入长江。但是,今年汛期前期连续强降雨导致长江水位居高不下,巢湖受长江干流洪水顶托影响,巢湖水外排受限。

从7月6日起,巢湖水位迅速拉升。到7月22日,巢湖中庙站的水位已经从入梅前的8.80米一路飙升至最高13.43米,创下历史极值,巢湖水位百年一遇。巢湖增加蓄水近36亿立方米,相当于又增加了2个正常水位下的巢湖蓄水量。巢湖及多条河流连续发生超警戒、超保证水位、超历史水位。

水位突破极值当天,上午8时左右,紧挨巢湖的安徽庐江县同大镇白石天河圩堤决口。

江苏恩典公益负责人耿光带着团队,从此前进行救援工作的六安市固镇镇开了240多公里赶到庐江县同大镇薛家圩。当地2000多名常住人口提早进行撤离,但仍有部分舍不得家里的鸡鸭狗和财物不愿离开,救援队就是要把这些被困的人群带出来。

7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救援队坐冲锋舟进入薛家圩。洪水最高淹到了楼房二楼,电动车、电线杆、红绿灯、太阳能被打得东倒西歪,有的仅仅露出顶部。70多岁的张大爷破圩之前被村里要求撤离,但舍不得家里鸡鸭,他趁着水位略有下降又偷偷游回家。家里小辈不放心,找来救援队帮忙。被救时老人家的四周均被水包围,浅处也及其膝盖。

这样的救援,在巢湖流域发生了许多次,最多时一支救援队一天可以救出数十人。这也是巢湖流域周边圩区与一些法定蓄滞洪区的重要不同点。安徽滁河荒草二圩、荒草三圩爆破蓄洪时,圩区内仅有7户9人,主要经营水产养殖。但巢湖流域周边圩区,居住人数动辄千人、万人,主要以农作物种植等为生。

超10万人被紧急转移巢湖周边有大小圩区286个,不少都是万亩大圩,区域内居住人口超万人,一旦破圩损失严重。

庐江县北部的庐北大圩由同大圩、石大圩和牛广圩三个万亩圩口组成,位于巢湖东岸、北接合肥肥西,也是环巢湖地区最大的圩区,水稻为区域内的主要作物。

暴雨侵袭下,石大圩、牛广圩已经破圩。唯一剩下的同大圩紧邻巢湖大堤,东侧的白石天河位于引江济淮施工段,南侧有一条小南河将其与石大圩区隔开,是庐江县力保的对象。为力保同大圩,庐江县在小南河加筑二道防线,一方面抢驻子堤,有的区域甚至加高了1.5米,另一方面对发现的险情及时处理。

伴随汛情的加重,想要圩圩尽保已然不可能。为保巢湖安澜,合肥市陆续启用十八联圩、滨湖联圩、蒋口河联圩、沿河联圩、裴岗联圩等9个万亩以上大圩和186个中小圩口蓄洪泄洪,超10万人短期内被迅速转移安置。截至7月30日,合肥市因洪灾紧急转移安置22万余人,超过3成来自庐江。

在庐江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县防汛抗洪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7月30日8时,全县累计漫溢、主动蓄洪圩口116个,累计淹没农田39.05万亩,受灾农田93.63万亩。全县累计受灾人口346353人,紧急转移75361人。

要注意的是,这些圩区并未设计用来泄洪。庐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庐江县的圩区并非法定的蓄滞洪区,圩区内95%左右的耕地都属于基本农田,以水稻和蔬菜种植为主。历史上由于土地条件好,圩区内居住人口也比较多,多住在圩内或堤上。庐江全县大小圩口154个,其中万亩以上圩口有9个,为保巢湖多个圩区蓄洪泄洪。

尽管破圩能缓解巢湖水位部分压力,它对巢湖水位的降低作用有限。以3万亩大圩裴岗联圩为例,庐江县水利局局长周琼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7月27日开堤分洪后理论上可以为巢湖水位贡献5-7公分的下降空间。

巢湖流域防洪标准须“与时俱进”在多位水利专家看来,超标准降雨、长江干流水位顶托等多因素叠加而成的灾情难以避免,但此轮洪涝灾害暴露出巢湖流域等地区城市和农村防洪排涝系统的薄弱环节,我国重点城市和农村防洪标准偏低。

按照水利部修订并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的防洪标准,城市常住人口大于等于150万人,当量经济规模(当量经济规模为城市防护区人均GDP指数与人口的乘积,人均GDP指数为城市防护区人均GDP与同期全国人均GDP的比值)大于等于300万人,城市防护区的防洪等级为最高,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

以合肥市来看,2019年合肥市常住人口818.9万人,当量经济规模计算下来约为1337万人,已经需要匹配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就安徽省政府出台的《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来看,到2020年,合肥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要达到100年一遇。

不仅是重点城区的防洪标准未能随当地的财富聚集程度的发展进行匹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以庐江县为代表的环巢湖地区,圩堤的设计标准多为10年或是20年一遇。从堤防来看,近年来部分堤段在现有基础上加高加固1.5米后,基本已经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但是从整体来看,抵御洪水的能力还有不足。

急需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地方政府在防汛抗洪中要考虑当地的社会效益。修防洪工程,投资可能是一次性投入,但灾后重建是分散投入。可能被淹过几次后,总的修复投资比防洪工程要大得多。”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现阶段看,城市和农村防洪标准偏低。城市防洪标准要与当地财富聚集程度匹配,对于面临圩堤问题的安徽等省份,能否给这些重点农村地区的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一遇?

“防洪标准提高后,还要根据新的标准修订全流域的防洪规划。”许新宜强调,一定要给洪水出路。流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能仅对受灾的一两条河进行修修补补,即便河道拓宽,洪水还是堵在一定区域内。

原水利部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少华认为,今年安徽洪灾也暴露出巢湖流域等地区防洪排涝系统的薄弱部分,圩区不是蓄滞洪区,并不承担着蓄洪泄洪作用,随着合肥等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必要研究提高巢湖流域的防洪除涝标准。

许新宜建议,根据今年的汛期情况,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等新形势,以及今年的水情的情况、防汛的形势,抓紧修编全流域综合规划,这样既能有效提升我国流域的防汛抗洪能力,也能通过基建拉动当前经济发展。

多位水利专家也认为,防洪措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如果遇到超标准洪涝灾害还是只能牺牲一些地区,但是防洪的设防标准不能太低,要与其保护的资产成比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关注到防洪标准的不足。

周琼表示,下一步除了对已经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固,他们也在考虑,对于像庐北大圩这样的10万亩以上的圩口,区域内人口众多,保护目标也多,能不能向国家申请提高防洪标准?

不仅是申请提高已有圩堤防洪标准,对于中小河流周边的小圩口,周琼他们也在考虑未来能否用小圩联大圩的方式,通过建闸建泵,尽量减少防汛段,缓解防汛压力。如果小圩联并后,圩口面积达到千亩或5000亩以上,相应地也可以把这几个小圩口的堤坝防洪标准提高。

庐江县还在考虑将防洪能力的提升纳入当地的十四五规划中。“想一年把整个水利设施做好是不可能的,要谋划好一些项目,纳到十四五规划中分年度实施。”周琼说。(记者卜羽勤)

标签: 巢湖 水位 移民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