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河南持续实施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种田也有科技范儿

国内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时间:2021-05-06 11:06:16

4月,一场春雨过后,中原大地上绿油油的麦苗青翠欲滴。站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麦田里,河南省滑县种粮大户杜焕永说不出的高兴,他根据苗情长势推断,今年定是一个丰收年。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杜焕永的底气来自河南持续实施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尤其是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基础。“十二五”以来,河南省累计建成6910万亩高标准农田,亩均提升粮食产能150斤以上,亩均实现农民增收155元左右。到2025年,河南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将达8000万亩以上,以此稳定保障650亿公斤以上粮食产能。

健全配套设施 种田也有科技范儿

“在手机APP上点点按键就能浇水施肥,一年能省十几万元。”商水县张庄乡种粮大户邱守先过去遇到田间管理浇水时就发愁,不仅动用十几台车,还要请30多个壮劳力来帮忙。“2020年夏天我流转的2100亩小麦能够挺过旱情,亩产超过1300斤,靠的可全都是它。

浇地由费时费工到快捷方便,得益于商水县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9年以来,商水县投资1.5亿元创建了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区,实施了灌溉与排水工程、水肥一体化及物联网等工程,建设了物联网控制中心、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病虫害防治监测站,安装了1.5万亩固定式自动喷灌设备、20套物联网监控设备,配备了植保无人机、农业直升机、人工降雨设备。实现了固定自动喷灌、无人机防病治虫、旱能浇、涝能排的旱涝保收田。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在于提高产出能力,也在于提升耕地地力。河南省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还重点落实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和科技示范五类措施,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使得耕地地力持续提升,2019年底河南省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4128,比“十二五”末提升了0.4197个等级,为全省粮食稳产增效提供了基础保障。

为探索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农田,实现“旱涝保丰收”和“高效节水”,河南从今年开始,在高质量完成国家下达建设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标准,按照亩均超过3000元的投资标准和“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的“五化”要求,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探索经验,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在全省12个省辖市30多个项目县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行业标杆和示范样板。

科技赋能,让农田成为充满“智慧”的沃土。信息化、智能化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收益。

坚持建管并重 当好农田设施“好管家”

最近,漯河市郾城区商桥镇大杨村村民靳广宾忙得不亦乐乎。查看田间地头的机井、变压器等农田设施,通过手机小程序上报设施运行状况,是靳广宾每日必做功课。

除流转100多亩地外,靳广宾还担任村里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的“管家”。“网格长”“监督员”“农技员”“管护员”,“一长三员”是漯河市探索实践农田管护的新模式。2020年以来,漯河市建立了一套“以乡镇为单元建立一级管护网格,以行政村为单元建立二级管护网格,以变压器(台区)为单元建立三级管护网格”的“乡、村、台区”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每个网格按照500-1000亩的标准,由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或村干部担任网格长,由责任心强、有管护能力的村民担任管护员,由村组干部、老党员或有一定影响力的村民担任监督员,来确保井、路、桥、电等设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

破解涉农用电“老大难”问题,河南省协调理顺配电设施建管体制。从2020年开始,对新建项目高压设施全部由电力部门负责建设及运维,对已建项目区高压设施,由电力部门逐年接收、整改,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灌溉机井通电难、用电难、管护难问题。

“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管好、用好,才能发挥长久效益。河南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护模式,先后推广村组集体集中管护的“共管模式”、委托种粮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管护的“托管模式”、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的“自管模式”。实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有主体、有人员、有资金、有标准、有考核,确保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和农田工程设施定期维护,发挥长久效益。

强化资金保障 用活用好“资金池”

高标准农田建设,离不开真金白银的高投入。河南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仅“十三五”期间,就累计投入513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强化财政投入。2019年起,省、市、县三级按6∶2∶2的分担比例足额落实地方财政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十三五”期间全省高标准农田项目各级财政投入424亿元,占总投资的82.7%以上。省财政2019年足额安排省级配套资金18.87亿元,2020年足额落实省级配套资金23亿元。

用好金融资金。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先后与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市县使用政策性贷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支持。2019年、2020年,平顶山市舞钢市、叶县和宝丰县,以及信阳市光山县等地先后使用农发行贷款共14.8亿元。

整合涉农资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将有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资金聚合效应。2019年周口、平顶山等市共整合涉农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提标2亿多元。全省累计整合交通、林业、气象等部门资金1.88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引进社会资本。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总承包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省共有4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0.7亿元,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明确建设规范,打造经久耐用的民生工程。河南省级层面先后出台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激励评价、建后管护等10多项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构建了1+N农田建设政策体系,实现全省农田建设“五统一”。

统一任务和资金渠道,破解多头管理问题。为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河南省强化部门统筹,将两个渠道下达的建设任务由省农业农村部门一个任务清单下达市县;省级配套资金由省财政农业专项拉平补齐,一个渠道下达市县;项目设计审批、日常监管、竣工验收和上图入库等工作统一由农业农村部门管理实施,实现“一个任务清单、一个资金渠道、一套管理体系”,构建了由农业农村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农田建设机制。

扛牢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政治责任,河南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正在编制新一轮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到2025年要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并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稳定保障1300亿斤粮食产能,更好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张毅力)

标签: 藏粮于地,农田设施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