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21年中调解纠纷1800余件:群众的事他都实心实意地帮忙

国内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6-01 13:44:12

高家斌为找到司法所的群众做调解

中等个子,偏瘦。语速很快,有南方口音。

5月23日一大早,和调解对象通完电话,一抬腿上了一辆电动车,驶出了漯河市郾城区孟庙镇司法所的大门儿,高家斌下乡了。

任孟庙镇司法所所长21年,走街串村是高家斌的日常,调解、普法、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家庭……他解决的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却书写了乡村善治、社会和谐的大文章。

“在这基层拼出个样子”

走进高家斌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省优秀司法所”等10多个集体荣誉牌,办公桌上放着“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个人荣誉牌。很难想到一个小司法所有这么多荣誉。

高家斌也没想到。2000年,25岁的高家斌从部队转业来到孟庙镇司法所。基层工作环境艰苦,他又是南方人,和当地人交流困难。高家斌心里一度很失落,亲戚朋友也劝他“寻个机会回机关吧”。

但一起赡养纠纷让他改变了想法。

2001年的一天,一位老人来到孟庙司法所,说要与他的大儿子断绝父子关系,让司法所出个手续。

原来,老人有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大儿子认为老人过去一直偏向弟弟,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高家斌一连几天去做工作,最终父子关系和好如初。老人找到高家斌,见面就跪在了地上:“要是当时你调解不好,俺都准备跳井了。”

高家斌被老人的话震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工作对群众有这么大意义。

党员的宗旨意识和部队锻造的敢打必胜的品格,让他“决心在这儿拼出个样子来”。

高家斌从零开始,看案例、问专家,边学边实践边总结,写下了近10万字的调解笔记和心得。

为了便于与群众打交道,高家斌一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走东家串西家,跑遍了辖区30个行政村。

凭着干事创业的拼劲儿,高家斌很快从一个法律领域的“门外汉”成为司法行政工作的行家里手。

“群众的事他都实心实意地帮忙”

“高所长很正直,但凡是群众的事,不论大小,都实心实意地帮忙。”采访中,孟庙镇的干部群众都这样评价他。

高家斌做调解有自己的原则。

——老百姓来求助,从不推辞。只要群众来找,无论多忙,他都不会拒绝,如果当天没时间,就记在调解登记本上,一有时间就给解决。

——调解要真正解决问题,不“和稀泥”。每次调解,他都要大量走访调察,真正把矛盾原因搞清楚。

高家斌说:“事情虽小,但事关群众利益。调解不好,就有可能影响政府公信力。”

参加工作以来,他调解了1800多个纠纷,当事人反悔的只有1次。

高家斌的“实心实意”群众看在眼里。群众把他当成了“主心骨”“贴心人”。有啥矛盾了,群众就想找他去调解,有难心事儿,就找他聊聊。很多外乡镇的也找来让他调解,他也无不尽心。

高家斌的“贴心”体现在各项工作中。

三年前,张女士因陷传销骗局被判刑,成了社区矫正对象。老公和她离了婚,已成家的女儿也不愿和她往来。张女士几次要轻生。高家斌不断安慰张女士,并多次到其女儿家做思想工作,女儿渐渐理解了张女士。

前几天,张女士收到女儿的一条微信视频:“亲爱的妈妈,这辈子您吃了不少苦,今后,有困难我和您一起扛……”看着看着她眼泪夺眶而出。

“为群众解决实在问题,过得有价值”

21年里,高家斌调解纠纷1800余件,化解群体性事件40余起,帮教刑满释放及社区矫正对象800余人。

化解矛盾多了,高家斌却更忙了。

“最近几天的日程都排满了。”23日中午,在关徐村调解完一起纠纷后,高家斌说。

高家斌的忙家人最有体会。今年4月,父亲从武汉来探亲。高家斌却一直忙工作,很少能和父亲说说话。一周后,父亲看他太忙,就自己买车票回家了。

“每天这么忙,有没有想换个岗位?”记者问。高家斌说,上级领导也多次想提拔他去区里工作,但他觉得,在基层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过得更有价值。

“我还能干得动,啥时候干不动再说吧。”高家斌笑着说。

近年来,高家斌借助“枫桥经验”,把行业性调委会、村级调委会补齐建强,每个村配1名调解专干,使群众第一时间就能找到调解员。还组建起镇、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如今,像高家斌一样的调解员多了、“法律明白人”多了,群众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法律服务。

时至黄昏,孟庙镇西营村的大喇叭正播放普法节目。这是高家斌正推行的普法新方案:利用农村的大喇叭、城市社区的微信群,将普法深入到辖区每个角落。

高家斌在整理他的“杂货铺”,这些水杯、围裙、文具等等都是高家斌从各单位化缘来的,用来在普法等活动中作为小奖品

寒暑相易,小高渐渐成了老高。高家斌一次次走在这些村庄、社区的道路上,用心系百姓的朴实情怀、拼搏奉献的敬业精神,践行着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

标签: 基层,调解纠纷,赡养纠纷,调解员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