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来源:北京商报 时间:2021-10-13 10:42:08
“18、16、18、18”,这一串数字,是2021年6至9月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月均浓度数值,与之相伴的,是北京市民在朋友圈频频发起的“蓝天之约”。10月12日,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在连续4个单月保持在20微克/立方米以内的同时,前三季度PM2.5累计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也创下了北京市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优和在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中最优的“双优”成绩。优良天数206天,同比增加9天;重污染天数8天,同比减少2天。
2021年以来,北京市在全面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推动经济持续恢复的同时,不折不扣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落实,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持续改善。除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外,水资源量大幅增加,国家考核断面无劣Ⅴ类。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专项整治挥发性有机物(VOCs),强化重点行业关键环节全面排查整改,组织58家VOCs排放重点企业深度治理。持续开展34个产业园区VOCs走航监测,针对高值点位加强排查,建立“监测-通报-溯源-整改提升”长效机制。推进汽修喷烤漆房污染治理升级,开展3个集中化钣喷中心试点建设。
强化移动源监管,发布“京6B”车用油品地方标准、扩大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政策等,累计淘汰国Ⅲ汽油车9.2万辆、推广新能源车47.4万辆。大力推进重型汽车排放远程监测联网工作,对9.7万辆重型汽车实现在线实时监控。累计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8.4万台。
齐抓共管扬尘源,推进施工扬尘视频监管平台建设,符合条件的施工工地(场站)设备安装率、对接率首次动态实现双100%。印发“揭网见绿”简易绿化技术指南,完成治理6000余万平方米。2040条背街小巷实施机械化保洁作业。
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一河一策”整治劣Ⅴ类水体,目前已有4条河初步实现消劣;加快农村污水治理,已完工220个村。提升水生态品质,在全市主要流域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工作,积极推进密云区白马关河段、大兴区凤河长子营段等生态修复试点。
此外,严格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完成455万平方米地块土壤调查,遥感监测和现场检查严管未利用地。完善制度保障,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田长制”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地方立法。
认真落实生态涵养区条例,起草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做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线上展览和宣传,积极展示北京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发布《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构建国内首个超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综合运用热点网格、移动监测车、无人机等科技执法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市固定源立案查处4225起,移动源人工监督抽测重型柴油车188万辆次,查处排放超标9.9万辆次。狠抓“接诉即办”,聚焦噪声、油烟等扰民问题,创新试点管家帮扶、行业共享、数据预判等工作机制。在服贸会期间举办2021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等活动。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同时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特点,全面实施秋冬季专项行动,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记者 陶凤 吕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