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11-22 13:34:10
2018年,王元卓教授和他所在的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收到来自河南的邀请,希望他和团队能够入驻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用大数据敲开数字经济的大门。
“几年来,地方政府在政策、硬件设施等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支持,我们搭起了平台,引来了人才,专心科技创新,研发了20余款产品,获得70余项知识产权,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并且在今年顺利孵化了10家公司。”11月19日,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前的河南,正在通过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今年7月17日,河南省第一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正式揭牌运行,标志着河南省重塑实验室体系、搭建一流创新平台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紧接着,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省实验室相继挂牌。
就在10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和第二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上,我省现场签约614个人才和科技合作项目,延揽各类人才29097人。
在大会现场,首次设立了重点创新平台人才招聘专区。“嵩山实验室的展台在专区的C位,这体现出各级党委政府对创建国内一流科研创新平台、推进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巨大支持和决心。”嵩山实验室招聘现场负责人表示,他们也以此为契机,吸引带动更多科研领域的“种子选手”扎根河南。
无论是博士的签约加盟,还是省实验室的先后设立,这背后无不彰显着我省求贤若渴的态度。而作为支撑的,是我省拿出真招实招硬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
今年我省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职能部门先后出台配套政策性文件20余个,构成了涵盖顶层法规文件、综合政策措施、配套实施办法、具体操作规程4个方面的“1+N”人才发展政策体系;设立起始规模1亿元的“中原院士基金”,用于对高端人才的科研经费支持;为有潜力成长为院士的“中原学者”设立科学家工作室,连续6年给予每个工作室共计1200万元的稳定支持……通过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打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环境,让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90后”的王金娜,是清洛基地从省外引进的高材生,初入职场,就大胆接手焊接机器人免示教智能视觉系统研究,并实现成果落地。
从为3元上机费苦恼到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河南大学教授秦奋用时空大数据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郑州出台“码农计划”,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深化产教融合,引导校企合作,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和高水平实训基地,为郑州数字经济发展储备10万名有专业技术和实践操作经验的人才。
省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出台,一大批人才在河南“落地生根”,一大批项目在中原沃土上“开花结果”。未来,我省将继续探索人才规律、不断创新用人机制,构建一整套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制度体系,给人才最好的时代舞台,让更多“千里马”在中原大地竞相奔腾。(记者 石可欣 陈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