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21-12-01 08:36:50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主办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专场,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住建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冬奥场馆建设处处体现着绿色奥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丁胜介绍,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部新建场馆均采用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在场馆建设中坚持“建筑节能、建筑节地、建筑节水、建筑节材,保护环境”,所有新建场馆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其中,国家速滑馆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这一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比赛赛道是世界上首条整体加盖遮阳棚的赛道,遮阳棚可以有效降低气候因素对冰面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赛道的能源损耗;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施工中采用表土剥离及回收利用技术,减少赛区内的水土流失、最大化减少客土引入赛区、保护原生种子库,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的几率。
在全市范围内,本市严抓“绿牌”工地创建,不断提高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管理水平,为圆满完成环境整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已开展两次“绿牌”工地评选工作,全市已有123项工程被评为“绿牌”工地。
下一步,全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将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求项目参建各方严格落实《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各项要求,确保“路面不见土、车辆不带泥、周边不起尘、裸土不外露、黄土披绿装”,引导重要街道、传统文化街区和市政府规定的特定地区的现有建筑物改造和外部装修采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硬质围挡,禁止利用施工工地围挡设置户外广告,严禁在各类施工围挡上乱涂、乱画、乱张贴,进一步加强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施工围挡规范设置和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同时配合首都环境办对物业小区、房地产领域非法小广告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提供坚实的城市环境保障。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年攀升稳步向好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介绍,北京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在稳步向好,“十三五”期间,北京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年攀升,由2015年的64.2增长到2020年的70.2,增长9.3%。北京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与绿色办奥相结合,多措并举打造天蓝、水清、生态美的城市新面貌,惠及市民。
于建华表示,“十三五”以来,北京市聚焦细颗粒物(PM2.5)污染,深化“一微克”行动,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被纳入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尤其是2021年,北京继续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截至10月底,PM2.5累计浓度32微克/立方米,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优和在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中最优的“双优”成绩。在其他3项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SO2)浓度已连续多年仅为个位数,远优于国家标准,二氧化氮(NO2)和 可 吸 入 颗 粒 物(PM10)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民“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2020年,北京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0.41吨,比2015年下降了26%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5%的“十三五”任务,为全国各地低碳城市建设贡献了“北京经验”。
■水质改善 生态补水吸引一批珍稀水禽留京
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进怀介绍,通过生态补水至今,全市已新增23条有水河道,增加有水河长418公里,增加水面32平方公里,密云水库蓄水量达33.59亿立方米,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北京市地下水位连续六年回升,截至今年11月19日,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6.93米,地下水水位比年初回升4.98米,地下水储量增加25.5亿立方米,实现了“藏水于地”的目标。
通过大范围跨流域生态补水工作不仅使河道内水质明显改善,各类污染物浓度指标大幅下降,还使一些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功能得到恢复,水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加,黑鹳等一批珍稀水禽成为常客留鸟。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主要河湖实现了水清、岸绿、安全、宜人,也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营造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近年来,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5%,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连续实施三个三年治污方案,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收集和全处理。全市142条段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并得到长效巩固,累计整治小微水体890条。
与此同时,本市稳步推进河湖岸线空间开放共享,推进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建设,结合冬奥,开放天然河湖水域供市民开展滑冰等冬季冰雪运动。大运河北京段实现通航,凉水河、西南二环水系等滨水游憩通道全面打通,“亲水游”已蔚然成风。
(原标题:冬奥场馆全部采用绿色设计)
(记者: 骆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