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成立调解工作室 积极解决社区居民一切生活事宜

国内 来源:深圳商报      时间:2022-01-07 10:42:50

“有事找阿潘!”现在已成为坪山区碧岭街道碧岭社区居民的共识。从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到金牌调解员,潘名汉这一路走了13年,他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87宗,没有出现一宗因调解不当而使矛盾激化引发群体、民事转刑事的案件,成功率98%以上。

日前,潘名汉荣获2021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称号。他还曾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爱国拥军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深圳最美退役军人”等国家、省、市多个荣誉称号。

成立调解工作室

潘名汉1964年出生于江西赣州,18岁参军入伍,1999年从内地一家大型国企辞职来到深圳打拼,在六联村(现在的六联社区)从事文秘、调解工作。

当时的六联村居民有6万多,集体股份公司引进的企业就有148家。2007年底,正是新旧劳动合同法交替的时期,一些企业员工对新劳动合同法条规理解不足,导致劳资纠纷不断,有时一天就有10多家企业的员工围堵在村委办公楼前讨要说法。

兼任社区调解员的妇女主任常常被这些劳资纠纷搞得焦头烂额。潘名汉回忆道,“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忍不住主动上前‘搭把手’,从此,我便与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潘名汉凭着曾在部队和国企的阅历,兼备“政工师”“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等职业资质,以真情实感调解每一宗矛盾纠纷。

面对矛盾多、难度大的棘手问题,潘名汉始终不忘初,为居民解决了一件件烦心事、揪心事。2018年,“阿潘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成为坪山区首批调解工作室。

“有事找阿潘!”

从事调解工作以来,每天接待的要么是怒气冲冲的上访群众,要么就是愁眉苦脸的弱势群体,还要面对各种谩骂、哀怨、牢骚、叹气……但无论遇到多么激烈的矛盾,潘名汉总能做到态度谦和,先请坐、倒茶、拉家常,再进行调解,循循善诱、推心置腹……

潘名汉有一副热心肠,社区、企业和居民都喜欢来找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解答相关法律法规,以案例启发,以真情感化,以身边事警示,从而让大家懂法、遵法、守法,打开心结,化干戈为玉帛。

“心里有群众,工作靠群众,调解为群众”,这是潘名汉为自己制定的“座右铭”,凭着一份真诚和勤奋赢得了社区居民认可。他的微信、QQ名称都是“坪山阿潘”。

不管在哪个岗位,“阿潘”初心不变。2018年8月,潘名汉被调整到碧岭社区担任副书记,负责维稳工作,从与居民交朋友入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及时处理居民诉求,用一条条微信、一个个电话架起与居民沟通的桥梁。不管是过年过节,还是深更半夜,只要居民群众有诉求,“阿潘”总是第一时间响应,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四个一”化矛盾

从事调解工作10余年,除了真情和真心外,潘名汉还注重总结经验,探索创新。

通过实践,潘名汉探索创新出“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调解、第一回访”调解方法,2016年获深圳市社会建设创新项目、2017年被列为坪山区社会治理创新项目。

潘名汉并不满足现在,他通过自学先后考取了新闻专业本科学历,取得了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劳动协调师等职业资格。他学以致用,还被大家称为“业余律师”。

2015年,某家具厂员工因被拖欠工资索要无果后,企图以跳楼逼迫厂方支付工资。为避免员工发生意外,潘名汉不经多想,想方设法凑足5万元现金,全力说服该厂一客户支付货款,连夜协调厂方发放部分工资,处理完已是凌晨3点多钟。

回到家中,潘名汉才感觉双脚像灌满铅似的,“让每位信访人都能得到满意答复,就是我所追求的目标”。潘名汉十三年如一日,用自己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 (刘育銮)

标签: 社区居民 调解工作室 资质 解决问题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