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稻虾共育:一块田 两份收入

国内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22-06-28 10:00:21

“‘稻虾共育’降低了水稻病虫害,农药就比以前用得少了,种水稻降低了不少成本。再加上小龙虾价钱好,而且好卖,一块田就能得到两样收入,比以前只种水稻好多了。”近日,说起“稻虾共育”的好处,在陕西省汉阴县涧池镇中营村生态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的八组村民徐正荣介绍。

说起“稻虾共育”这件事,还得从2019年说起。当时,中营村村“两委”考虑到村里水源充沛,村民种植水稻的经验比较丰富,加上村“两委”想实现“一田两业、两业增收”目标,于是在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后,村“两委”决定大力发展“稻虾共育”这一增收项目。

2019年6月,“稻虾共育”项目正式启动,合作社在本村流转土地30余亩,吸纳67户贫困户将产业奖补资金33.5万元入股合作社,正式成立中营村生态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稻虾共育”生态养殖产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着力解决销售和技术难题

发展小龙虾养殖最关键的是销售问题,村“两委”在产业发展之初就考虑到了。村“两委”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途径大力宣传村里的小龙虾产业,借助网友口口相传,中营村小龙虾的名气就被县内网民熟知。不仅如此,村干部还及时联系县电视台记者到村里采访,通过电视新闻让更多人知道中营村的小龙虾产业,以此扩宽小龙虾销售渠道,解决产品销路问题。

产业发展效果好不好,技术水平是关键。针对村里“稻虾共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村“两委”派遣文化基础好、热心小龙虾养殖的村民徐远大到浙江杭州“稻虾共育”产业发展较早的养殖基地学习。学习期间,徐远大每天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听取技术专家的技术经验介绍,努力学习先进技术理念。

学成归来后,徐远大就赶紧在自家的2亩多水田里建起自己的小龙虾养殖基地,也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后,徐远大被聘请到合作社“一社五部”中的技术服务部负责“稻虾共育”产业技术指导,带动更多群众学习“稻虾共育”先进技术,提升合作社整体技术水平。

农民多了一份收入

合作社建立后,村民务工就多了一个渠道。据统计,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年吸纳村内和周边村村民800余人次务工增收。此外,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土地租金又成了一项收入来源。

“合作社种稻养虾,流转了我家1.2亩水田,土地流转金每年兑现。2020年,我还被安排在合作社上班,主要负责投食、割草、放水等虾塘管理工作。现如今,我既有了可靠工作,离家近还能照看家里的老小,比以前方便多了。”徐正荣开心地说。

在入股合作社之前,徐正荣和妻子王言勤两人一直在浙江工地做零工,家里的孩子全靠60多岁的老母亲照料,一年虽然能挣点钱,但除去来去交通费用及家里日常生活开支,一年下来也剩不了多少钱。2019年年底,夫妻俩回到家乡,毫不犹豫地将自家1.3亩水田流转给合作社,并将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合作社。现在,徐正荣一家再也不用天各一方了。

“我们干活最终还是为了一个家,今后我再也不出门了。”天刚蒙蒙亮,徐正荣已围绕虾塘巡视一圈,查看小龙虾和水稻长势,及时清理虾塘有害藻类及周边杂草,为小龙虾创造好的生长环境。不仅如此,徐正荣还按需投食、放水,保证小龙虾食料充足、水质新鲜。

综合效益翻一番

为进一步壮大“稻虾共育”产业规模,目前,中营村村“两委”正在积极鼓励有发展意向的村民就近流转土地,发展“稻虾共育”产业,合作社将为养殖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近三年的“稻虾共育”产业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张灵云心里有这样一本账:“要说单纯依靠传统水稻、油菜种植,一亩地一年稻谷产量在1000斤左右,油菜籽产量在400斤左右,年收益最高也就3000多元。发展‘稻虾共育’产业,小龙虾年亩产至少300斤,就是按照市场不景气时25元一斤价钱计算,仅小龙虾收益就高达7500元,综合效益翻一番还多。”

“下一步,我们村将和临近村一起,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的方式,扩大合作社种养规模,除‘稻虾共育’外,将积极尝试‘稻鱼混养、稻蛙共育’等项目,努力打造集生态环保、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综合农业产业模式,以‘返租倒包’的形式,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于中营村未来的发展,张灵云这样介绍。

(记者 肖力伟)

标签: 稻虾共育 水稻病虫害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