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三到位”实现藏粮于技

国内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2-07-08 13:34:37

收割机在滚滚麦浪中来回穿梭,进入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一派繁忙景象。

“我县15.5万亩春小麦已经进入完熟期,田间长势较好,7月7日开始大面积收割。若没有大的气候变故,预计单产持平略增,总产超过去年。”平罗县委书记宋世文说。

平罗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今年夏粮喜获丰收,除了得益于选育优良新品种,先进的栽培耕作方式也是重要因素。这是宁夏小麦增产背后的另一个“密码”。

受去年秋汛影响,夏粮生产形势严峻。作为我国北方春小麦主要供种基地的宁夏,通过合理轮作、水改旱等措施,努力提高春小麦单产水平。

以春补夏、以丰补歉。

有了科技加持,塞上江南处处展现出丰收图景。

“三到位”实现藏粮于技

“从2016年开始,我们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河北衡水小麦匀播机械在宁夏示范推广,经过不断创新,今年基本成功了。”7月5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塔湾村,正在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测产的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沈强云满是欣慰。

2022年,宁夏计划播种小麦120万亩,较上年增长20%。其中,春小麦播种面积不少于68万亩,2月下旬全区由北向南陆续开播。

很多人都对春播时节奔波在塔湾村试验田里的小麦匀播机记忆犹新。

平地,起垄,播种,覆土,施肥……全部在一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农机上完成。与传统条播方式不同,机械驶过之处,排排播幅笔直,麦田在田间分布均匀,播种深度可以调节,基本保持在3厘米左右。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扩大种植面积有限,科技支撑成为促进宁夏优质粮食产业发展的根本,人们将夏粮丰收寄希望于“藏粮于技”。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及时召开全区春播生产现场会,组织粮食生产工作督导组和专家技术服务组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大“宁春4号”“宁春50号”等优质小麦品种及“粮+菜”“粮+饲”“粮+油”“粮+豆”等一年两熟技术模式推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等技术指导,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确保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要模式“三到位”。

根据小麦全产业链生产特点,宁夏农科院专家提出了重点要抓的耕播一体化匀播、杂草绿色防除等10大关键技术和麦后复种油葵、燕麦、青贮玉米等10大种植模式,还创新性开展了“优质春小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展示。

沈强云对这些技术和模式十分肯定:“都来源于2021年重大技术示范和关键技术研究,我们一边用一边完善,效果很明显。”

他引以为荣的小麦匀播技术,每亩田成穗比常规条播增加5—8万穗,而且抗逆性较好,近年来农户反映基本没有倒伏现象,“它还抗早衰,千粒重能达到52克,为高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集成化推广好技术

于宁夏小麦生产而言,由粗放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意义深远。

好技术有了,如何让它作用最大化,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必答题”。

针对全区小麦生产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产量提升难、经济效益差、播种面积下降等问题,在宁夏科技厅立项支持下,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宁夏农垦局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历时3年,研发提出以小麦耕播一体精量匀播、滴灌带浅埋土及水肥精准管理为主的小麦节水增效技术集成模式。

“项目组在探明小麦匀播滴灌技术增产机理的基础上,研发提出小麦滴灌带布设及水肥精准运筹技术,破解了小麦不适宜滴灌的传统,实现

了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的正向循环。”宁夏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指出。

试制的小麦滴灌带浅埋土铺设机,埋土2厘米左右,实现了机械化;确定滴灌带铺设60—80厘米间距等关键参数,实现了规范化;优化提出滴灌灌溉制度,确定了灌水次数、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较漫灌节水35.9%—40.6%,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探明匀播小麦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吸收特征,提出精准施肥技术,较常规漫灌亩节约肥料成本13%,实现了小麦生产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

系列成果令人欣喜,宁夏春小麦最高亩产从600公斤左右提高至目前的710.5公斤,创造西北春小麦高产纪录。

与此同时,项目在利通区、灵武市、永宁县、青铜峡市、平罗县等地应用推广,建立核心示范区2.1万亩,示范推广6.82万亩,节肥省肥,增产效果显著。

“我们通过推广集成技术,最高产量每年都有突破。而且这项技术增产的覆盖面相对较广,平罗等示范县都有亩产高产纪录,希望今年能够再上台阶。”沈强云憧憬道。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据小麦种植重点县市调查显示,今年全区小麦预测平均亩产224.2公斤,其中春小麦平均亩产280.8公斤、冬小麦127.2公斤;预测小麦总产26.9万吨,较上年增长7.9万吨,增幅41.6%。

科技支撑产量“十五连增”

粮食要丰产,品种选育与栽培耕作是两翼。

自2013年组织实施自治区特色优势农业育种专项以来,宁夏开展了历史上涉及产业最多、参与科技人员最多、投入经费最多的政产学研用种业协同创新工作,先后审定春小麦新品种10个,实现小麦第6次更新换代,为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培育的“宁春55号”“宁3015”和“宁春58号”多次创造宁夏春小麦高产纪录。

在科技的支撑下,宁夏春小麦近些年在西北地区优势明显。新品种以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周边食品加工企业欢迎。同时,其早熟特性满足收获后复种糜子、油葵、青贮玉米、燕麦、蔬菜等作物种植,后茬每亩增加经济收入500—1200元,为西北春麦区麦后复种提供了早熟品种和种植模式。

在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所长陈东升看来,品种是前提,品质是关键,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十三五”以来,该所耕作栽培学科依托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五个银川试验站持续培优,在全产业链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为自治区粮食产量“十五连增”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产业发展也出现了突出问题,面临着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等诸多挑战。

“作物栽培耕作方面,品种选育为栽培研究提供了品种选择,我们急需开展春小麦及间复种配套技术研究,在土壤耕作、耕地肥力提升、农艺节水、化肥农药减施、秸秆还田利用、生态保护、农机农艺融合、作物栽培信息化、智慧农业等领域大力加强。”陈东升说。

下一步,该所将围绕自治区优势粮食产业,与区内外相关院校合作开展小麦匀播及小麦间复种高效种植模式研究,着力打造以遥感监测、作物栽培模型为基础的作物布局、产量预测及资源优化的宏观研究和新机械、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的创新研究与示范。

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小麦收获后,农民正在及时整地施肥和封闭除草,以便进行后茬作物的种植。“还是科学种田好,以后就听专家的!”村民谈宏勤喜不自胜。

(记者王迎霞)

标签: 栽培耕作方式 藏粮于技 科技赋能 增产增收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