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2-12-16 17:14:15
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 随着防疫形势迎来较大变化,我国防控政策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当中。疫情何时进入常态?医疗资源挤兑会出现哪些情况?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上,张伯礼、梁万年、曾光、李侗曾等权威专家对上述问题作出最新研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伯礼:一二月份后疫情有望进入常态
张伯礼表示,目前疫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应以变应变,我国防控政策也是按照这个逻辑在不断优化调整。奥密克戎病毒感染性强、毒性弱,无症状人群占了三四成,有上呼吸道症状的四五成,重症及后遗症比较少。
他提到,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短期内感染人数会增加,但整体情况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一二月份高峰过后,到春暖花开时疫情有望进入常态,不会出现大规模感染,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也将逐步不受影响。
张伯礼建议,目前阶段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早阳早好”的观点不对,个人防护至关重要。虽然感染后3-6个月再次感染的几率小,但病毒不断在变异,不管是否感染过都应做好防护。没有绝对禁忌症的人群建议及时接种疫苗。
梁万年:首轮感染高峰期不同城市要区别来看
梁万年表示,从总体来看,国内一些地区的疫情处在上升阶段。任何一个传染病传播的规律,都要经历引入、扩散、上升、高峰、下降5个阶段,现在很多城市,奥密克戎感染已经进入上升期,但有些城市还是扩散期。一般来说,呼吸道的传染病在城市达到峰值要比农村地区更快,从人群来看,活动频繁外出多的人一般是第一波感染人群,相比之下,老年人等出门少的人群要晚一些。
他表示,具体几月份达到高峰,不同城市需要区别来看,防控措施、人群免疫水平等都是影响因素。要判断疫情是否到了吃紧阶段,几个参数值得考虑:1.重症的发生情况;2.医疗资源的挤兑情况。
梁万年介绍,现在亟需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人群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病患者;二是相关资源储备、医疗能力提升,要坚持分级诊疗、药物有效供给、公众健康教育,采取适度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强化病毒变异的检测和相关研究等。
他表示,应适当有序采取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把感染峰值压低到有效控制阶段。
曾光:疫情可控且形势会越来越好
曾光表示,“放开”不单取决于公共卫生,中央决策是综合考虑,考虑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就业率、国际关系等,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兼顾各方利益。他认为,当前平衡点的选择合适。
他提到,现在疫情来势汹汹的原因有多方面,不能都归结于“放开”。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北方是BF.7,在南方是BA5.1,这些传播率都是最高的,且冬天的气候有利传播。另也暴露出人群第三针打的时间太长,靠过去免疫的方式阻挡疫情传播已经不现实,综合结果导致疫情大幅度上升。
“我们的对策,一个是主动放开,第二个是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出应急的放开措施,整个形势还是可控的。”曾光表示,这个过程过去以后,就会进入春天,形势会越来越好。
李侗曾:下一步医疗挤兑可能出现在床位使用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现在医疗挤兑主要体现在发热门诊、急诊。一些镇痛药、感冒药等非处方药原先在药店能够购买,不需要去医院,但因为药店现在临时出现供货紧张,只能到发热门诊、急诊去看病,这些地方也成了“重灾区”,很多工作人员被感染。
李侗曾称,现在很多医疗机构已陆续有工作人员返岗。下一步医疗挤兑可能出现在床位使用上。
他指出,前期感染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上班族,后面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本身有基础病的,平时不怎么出门,在前面的第一波可能躲过去,但随着感染的年轻人增多,当这些年轻人回家探望老人,越来越多的老人可能被感染。
李侗曾表示,感染新冠后,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肺炎,基础病不稳定的情况下要就医,可能对床位甚至对重症床位的需求就会增加,后期住院的压力可能会更大。
李侗曾介绍,很多医院采取了一些措施,不再把防院感、防扩散放在第一条,而是将积极的救治患者放在第一步。对于监护室、手术室、妇产科、透析室等重点科室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确保没有传染性后再返岗,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些脆弱人群。后期医护人员大部分进入康复阶段,人手紧缺会得到解决,但老年群体住院需求可能会增加,还是有场硬仗要打。
标签: 什么时候
上一篇:当前报道:医药企业扩产能加大投放力度 全力确保涉疫药品稳价保供
下一篇:最后一页